一讲到宪法,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在大家的生活中,法律不可缺少。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会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大家的家园才会更加和谐。
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宪法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现社会统治》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人心》得到中下层人民的支撑
4、法律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关系复杂化)部门划分、部门增加、体系完善
二、英美法宪法的产生、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实现宪政
1、英国是宪法制度的母国
2、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宪法性文件、宪法判例、宪法惯例)
3、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
【美国】
1、继英国宪法之后美洲大陆产生的第一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美国有活着的宪法——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
3、美国宪法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宪法
【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苏俄】1918苏俄宪法(十月法令-根本法)
三、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宪法
【清末与民国】
1、1908《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清末立宪骗局)
2、清政府《十九信条》
3、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五权宪法: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弹劾权(监察权)、考试权。后两者汲取了美国初期政党分肥制(腐败)的经验。美国在分肥制后进入功绩制时期,美国官员分为选举产生的政务官和考试产生的业务官。
4、1914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约法
5、1923曹锟《中华民国宪法》中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形式上比较完备。又称贿选宪法
6、1925段祺瑞《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7、193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8、1946《中华民国宪法》我国台湾地区沿用至今
【革命根据地】
1、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2、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作用
3、194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作用
四、新中国时期的宪法
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54宪法
75宪法
78宪法:79、80年两次修改
82宪法:88、93、99、04、18五次修改
【82宪法的特点】1、条目数量大大增加 2、结构渐趋合理
3、措辞更加严谨 4、用语更加法律化(法言法语)
【82宪法的五次修改】
88年: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增加了规定私营经济的地位 2、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93年:1、确定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对社会发展的前景改“高度”为“逐渐建设” 3、多党制将长期存在 4、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确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 5、县区、县级市人大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99年:1、确定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2、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和建设法治国家 3、所有制、分配制度改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和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制度 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同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5、个体和私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 6、改“反革命”为“危害国家安全”
04年: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纳入统战 2、规定国家征收补偿制度、支撑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 3、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权(人权入宪) 4、国家主席开展国事活动、改乡镇人大任期为五年 5、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18年:1、确立科学发展观、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引导地位。2、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3、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4、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5、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6、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7、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8、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9、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10、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11、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
回顾新中国70年走过的辉煌历史,回望新中国宪法7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大家愈加深切地感到,我国宪法的发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历史使命和美好未来紧密相连。